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开云体育app下载体育真人 罗毅:充满人间温情的护宝叙事——读儿童小说《竹海寻踪》

开云体育app下载网页版

《竹海寻踪》应该是曾维惠的又一部“跨界”小说。作品对国家公园、大熊猫基地、自然保护区、羌族传统文化的尽情铺陈与渲染,让人耳目一新,读来收获满满。恰如丛书主编徐鲁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他们(丛书作者)的文字皆如青草绿树一样,在国家公园的沃土上自然生长出来,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也带着密林深处、万物有灵的神秘味道……在《竹海寻踪》里,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发现珍稀动植物,还是体验风土人情,聆听神奇传说,都带着温情。”





《竹海寻踪》

曾维惠 著


谁不喜爱大熊猫?谁不沉醉于动物园中让人开心捧腹的人间精灵?


圆滚滚、胖乎乎,通体被一层黑白相间的细密茸毛包裹的精灵,实在是“人间尤物”。它黑黑的眼圈中镶嵌着一对乌亮的小眼睛,黑黑的圆耳朵犹如隐蔽的小天线,肩部仿佛披了一件华丽的黑色披肩。在圈舍内外,它迈着粗短的黑色四肢,走着内八字步,小屁股一扭一扭,或啃吃竹笋、嚼着竹叶,或爬上树梢荡秋千,或相互追逐、地上打滚、钻假山洞、袒胸露怀睡大觉……动作看似笨拙,却活泼灵动,一招一式,总是萌萌的、呆呆的、傻傻的,憨态可掬,喜感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大熊猫,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国宝。


平常人眼中的国宝,绝大部分来自公园和动物园。圈养的大熊猫,靠的是饲养员的悉心照料。而野生和放养的大熊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们的起居、生长、恋爱、繁殖,又有哪些让人难得一见的惊奇?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的新作《竹海寻踪》,给出了答案。

数月前,大熊猫丫丫事件,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有人说曾维惠创作了一部类似题材的小说,我就一直期盼着作品早日面世。现在,作为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我的国家公园丛书”之一的《竹海寻踪》,终于摆上了我的案头。


开卷有益。以保护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为题材的儿童小说《竹海寻踪》,是一部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全书以羌族女孩子麻伍的口吻,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基地中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护宝”故事娓娓道来。


世代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子麻伍一家,为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而全身心投入,形成了小说的故事主线:爷爷(阿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孙子甲麻伍、孙女子麻伍去巡山,守护保护区里的一草一木和众多动物,为大熊猫繁殖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奶奶(阿勒)勤俭操持家务,坚守传承着羌族人的传统文化;爸爸(阿达)姜夏种植药蔬,长期与大熊猫基地合作;妈妈(阿玛)苏三月在基地担任饲养员,亲自管护大熊猫吉吉和六六母子。哥哥甲麻伍与妹妹子麻伍形影不离,在爷爷和老师的带领下,一同上自然教育课,利用节假日一同巡山、做基地志愿者、为大熊猫扫圈舍、劈竹茎,一次又一次为游客做义务讲解员,宣传大熊猫知识。


故事的另一条主线,是作为大熊猫科研助理的凌耀晨来到基地后对他爸爸的科研工作认知上的变化。这个从北京来的大男孩,带着对爸爸深深的不理解和埋怨来到自然保护区。从参与学校的实习工作,到担任大熊猫研究保护的科研助理,再到跟随“熊猫人”进山,渐渐地,他看到了这样一群“熊猫人”的勇敢与坚持。在经历了第一次穿熊猫服、进野化圈、霍麻和蚂蟥等本地“特产”的洗礼后,开始逐渐理解爸爸的工作,并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最终更是下定决心,要学着爸爸的模样,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事业。


至于小说中塑造的“熊猫人”凌远方、简枫,奶爸奶妈林玲、秦典、戚贞治和小郑叔叔,扎西老师、杨奇叔叔,还有子麻伍的小伙伴祖甲特、子瑟目都特等人物形象,基于各自不同的保护大熊猫的“护宝”叙事,也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小说语言平实,结构相对简单。一个又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故事,告诉读者这样的事实:在大熊猫基地和崇山峻岭间,奶爸奶妈、“熊猫人”、志愿者与丁丁、吉吉、六六、归归、望望、阿卓、壮壮、欢欢等可爱的大熊猫年复一年地“寻踪、周旋”。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或走村串户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或精心护佑大熊猫幼崽,管护圈养的大熊猫;或寻觅野化宝贝们的踪迹,投食,捡拾粪便,关注其引种、放归的结果;或拯救受伤大熊猫,甚至与不怀好意者开展斗争。叙事中反复出现的子麻伍与野生大熊猫日玛祖特的传奇际遇,带有一种天然、神秘、梦幻气息,人与动物的“交往”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在我看来,不论是大熊猫的人工繁育、野放引种、野化放归,还是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志愿者、教育工作者常年坚守,爱岗敬业,都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倾力护佑那一方青山绿水,都是充满着人间温情“保护国宝”的可歌可泣的行为。


作品中关于羌族这个“云朵上的民族”的描述,同样可圈可点。在轻松的“护宝”故事中,读者知悉了古羌人以黑为贵。放羊的猴毛娃斗安珠从虎口中救下天神木比塔小女儿木姐珠的神话、白石神的传说,让人对这个深山中的古老民族有了深层次了解。羌历年“日美吉”、藏历年与春节的关系、用箭竹做羌笛、用金竹制口弦、上山要穿毪子、节日里要着云云鞋、跳莎朗舞等等,构成了一幅幅尽善尽美的民族风情画卷。至于羌族美食,如九大碗蒸菜、酸菜搅团、馍馍、洋芋糍粑、咂酒等看似不经意地介绍,其实是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另类传播。通过作者的细致呈现,古老民族的民俗风情跃然纸上,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读者跟随着子麻伍的脚步,仿佛走进羌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它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从另一维度解析,《竹海寻踪》是不是一部别样的大熊猫科普知识集成?通过阅读让人得知,大熊猫是怕热不怕冷的动物,其乳汁是淡绿色或黄绿色。科研人员能够从大熊猫的粪便中提取DNA,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大熊猫冬天会下到低海拔地区过冬,且有长达三个月的撵笋行动。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50千克左右的竹笋。它们生活在3500米林线之下,而“雪山之王”雪豹通常生活在海拔4000至5700米的林线之上,因此雪豹是大熊猫“住在上铺的兄弟”,等等。


此外,小说还告诉读者,大熊猫是个神奇的物种,它们在春季“谈恋爱”,怀孕期可以从70天到300多天不等,多数在4到5个月。孕育出的大熊猫幼崽,6个月大时就能成为爬树高手。而野生大熊猫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来寻找食物和水源,食物主要是冷箭竹、华西箭竹、八月竹、箬竹、巴山木竹等10余种竹子。由于味觉发达,大熊猫喜食甜食,如苹果、蜂蜜,偶尔它还会采食一些植物和小动物的尸体“过馋瘾”。这些相对冷僻的知识点,在小说中时不时惊鸿一现,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


在大熊猫的伞护下,川金丝猴、蚂蟥、小熊猫、竹鼠、豹猫、红腹角雉、雪豹、云豹、金猫、岩羊、斑羚、毛冠鹿以及珙桐、水青树、藿麻、虱子草、八月炸等,是自然保护区内屡见不鲜的动植物,也是大自然对人类馈赠的宝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的食物链,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安全屏障,便成为千千万万“熊猫人”和子麻伍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护宝”工作,其意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